四川瀘定6.8級地震發生后,四川省甘孜州瀘定縣磨西鎮通往磨子溝村公路受阻,四川甘孜公安救援力量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救援,陸續將受傷群眾轉移。
當前,村中700余戶群眾被妥善安置在村集中安置點。
從河對岸遠遠望向如今的磨子溝,村子下方部分山體垮塌,呈90度的山體砂石裸露,曾經美麗的村落現在像在懸崖之上。
群眾在哪兒,人民警察就在哪兒
9月7日13時50分左右,根據四川甘孜州公安局抗震救災指揮部統一部署,由海螺溝公安分局局長朱俊丞帶隊的分局和爐霍公安7名警力趕赴磨子溝村成立帳篷警務室,維護安置點秩序。由于公路尚在搶修,救援民輔警只能沿著河對岸陡峭的山坡,通過人力將帳篷、食品等物資搬往磨子溝村。
他們需要時刻警惕周圍滾石飛沙,跨過湍急的河流,原本10分鐘的路,足足走了40分鐘。
14時30分左右到達磨子溝村后,小分隊立即搭建帳篷,成立警務室,開展為民服務工作。
群眾大小事,盡在帳篷警務室
在集中安置點,帳篷警務室7名民輔警穿梭在村頭巷尾,排查隱患、巡邏防控、交通疏導、搭建帳篷,維護社會公共秩序、安撫受災群眾情緒、調解民情糾紛、物資轉運、宣講政策、人員登記......不再有驚心動魄的故事,盡是溫情守護。
最貼心的服務
耐心勸說86歲老人集中安置
9月7日晚,警務室值班警力排查安置點人員名單時,發現一位86歲高齡老人未回到安置點,經了解,其子女多次勸說無果,老人執意返回受損家中居住,家人們無計可施。
安置點警力立即會同村干部前往尋找,到達現老人家后,發現院子里滿是脫落的瓦片,墻體出現多處裂痕,隱患重重隨時都有倒塌的危險。老人是退伍老兵,見到民警格外親切,經過長時間耐心勸解后,老人最終同意搬往安置點,民警耐心幫助老人穿好衣服鞋子,打包床鋪,順利將她送往安置點。
最暖心的幫助
肩扛背馱徒步搬運物資
由于通村公路正在搶修,救災物資只有人為徒步轉運,救災物資輕的40來斤,重的百百余斤。下雨道路泥濘難走,鋼管橋空手走都危險重重,而背負大量物資更是舉步維艱,8名民輔警硬是用肩扛、用背馱將成百上千件物資運達。
警務室組長王海龍說,這樣的路他們今天已經走了12趟。他們肩上一條條勒痕清晰可見,手上一道道傷痕讓人心疼,戰靴中滿是早已灌入的泥漿。
最及時的救援
老人突發疾病民警背其下山
9月10日晚10時許,警務室民輔警夜間巡查時接群眾求助:自己80多歲的父親突發疾病,需要緊急送往醫院救治。
爐霍公安王海龍和海螺溝分局王杰立即聯系州局指揮部,派車到山下,二人接力背老人下山。山路泥濘難走,橋下河流湍急,一路危險重重。二人與死神賽跑,原本一個小時的路程,他們硬是將時間縮短至30分鐘,成功將患者送上警車的那一刻,兩位民警已全身濕透,雙腿發軟。
懸崖之上處處可見,李強副州長提出的樹立“最貼心的服務、最暖心的幫助、最及時的救援”理念。截止目前,甘孜公安已在震區集中安置點建立24個帳篷警務室,積極協同相關單位開展群眾安置工作,一切忙碌有序。
磨子溝安置點是眾多安置點其中之一,“懸崖”上的警務室民輔警也只是眾多保障受災群眾生活的戰友們其中一員。他們每天的繁忙工作只是一個縮影,還有成百上千甘孜公安民警在各個戰時崗位默默付出,他們匯聚著各自的力量,構成了此次抗震救災公安集體的群像,正因為有許許多多像他們一樣的堅守者,受災群眾從廢墟中看到希望。
(四川省甘孜州公安局)